五位科学家反驳新冠病毒来源于实验室
时间:2020-02-25 人气:1117 作者/来源:下载无忧
2月17日,病毒进化学家美国斯克里普研究院Kristian G. Andersen副教授及被誉为“病毒猎手”的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W. Ian Lipkin等五人在病毒学论坛Virological共同发表文章称,根据对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数据分析,排除了新冠病毒由人为构建或散布的可能性。
1月31日,印度理工学院有学者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上发表文章称,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实验室的产物。该说法后愈演愈烈,甚至有传闻称,新冠病毒是从武汉病毒所试验室所泄漏。此前,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曾在朋友圈回应,其用生命担保,该病毒与实验室没有关系。而上述印度理工学院的作者也公开表示,为避免造成误解,将撤回稿件。
Kristian G. Andersen等五位科学家从结构性和功能性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SARS-CoV-2基因组中的两个疑似人为干预的特征,反驳了此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“人工合成”阴谋论,认为SARS-CoV-2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,而非实验室制造。
该篇论文表示,同其他冠状病毒相比,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(S蛋白)与人体ACE2(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)的受体结合能力特别强。冠状病毒通过S蛋白与宿主的受体结合,从而感染宿主细胞。
可以将S蛋白理解成是它们进入细胞的“钥匙”,而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就相当于“锁”。当”钥匙“遇到对应的”锁“时,病毒便可进入细胞。
SARS病毒的S蛋白也是与人体ACE2相互作用结合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。但是五位学者的文章表示,根据此前的研究,SARS病毒的S蛋白基因序列的L472位置的突变为苯丙氨酸,是可以帮助SARS病毒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的最佳条件。
而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序列出现苯丙氨酸的位置并非是最佳条件的L472,而是L486,这显示了该病毒并非来自于此前的最佳预测,可以说明新冠病毒并非是基因工程的产物。
此前阴谋论中常用的一个证据是,在新冠病毒的S蛋白中,存在可疑的酶切位点。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高山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解释道,酶切位点通常被看作是人工基因工程的痕迹,但是病毒的自然进化中,也可以存在酶切位点。
五位科学家在文章中也讨论了通过实验室培养该病毒的可能性。由于新冠病毒S蛋白存在酶切位点,导致酶切位点周围存在3个O-聚糖结构,而作者表示这一结构通常意味着免疫系统的参与,在体外是不存在的。
2月19日,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发文,强烈谴责了病毒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,全球27位病毒学家、流行病学家签署了该项声明,并表示将同中国医疗工作者共同抗击疫情。